?黨的十八大以來,伴隨著海洋油氣勘探技術的高速發展,我國石油工業迅速發展,勘探發現并建成投產多個億噸級油田、千億方大氣田。6月23日,中國海油發布消息稱,我國海上最大自營油田——綏中36-1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1億噸,成為我國第一個生產原油超億噸的海上油田。這一“首個”背后,是我國稠油開發技術的重要突破。
自2019年以來,渤海油田連續勘探發現渤中19-6、墾利6-1、墾利10-2、渤中13-2、渤中26-6、秦皇島27-3油田等6個億噸級油氣田,累計國內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14億噸、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6500億立方米,海洋石油增產量占全國石油總增量的60%以上,逐步成為我國能源上產的重要增長極。
中國海油勘探開發部副總經理張偉介紹,截至目前,我國共有海上油氣田160余個,生產設施超360座,已建成渤海3000萬噸級、南海東部2000萬噸級兩個大型油氣生產基地。綏中36-1油田位于渤海灣北部,于1993年投產,高峰年產原油超500萬噸,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3億噸,目前擁有24座平臺,日產原油超8900噸,是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的主力油田。
綏中36-1油田地處北緯40度冰區,屬于較難開采的稠油油田。稠油因其堅硬質地,被譽為“黑琥珀”,凸顯其珍稀價值。在行業中,稠油還有一個名字——“愁油”,因黏度大、流動性差,開采難度大、成本高,一直是“可望不可及”的黑色寶藏。不同于陸地油田,海上稠油開采面臨著“安全、經濟、高效”開發難題。將稠油從地層提升到地面再完成輸送,對采油技術、流程處理、海管外輸等都提出極高要求,被公認為世界級開采難題。面對挑戰,綏中36-1油田在海上稠油勘探、開發和生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,首創注水強采稠油開發技術,在工藝、防砂等方面進行技術引進和革新,多項“卡脖子”技術得以解決,攻克了海上稠油開發這一世界級技術難題。
未來,在進一步夯實我國海上油氣資源儲量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、推動國民經濟發展、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,綏中36-1油田將發揮積極作用,為中國石油產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。
掃一掃,關注二維碼